上海品茶网_喝茶人的论坛

您好,欢迎访问我们的品茶网站,我们将竭诚为您分享茶服务!

初秋养生记住5个秘诀,让你年轻10岁!

2020-04-01 09:05分类: 茶树苗 阅读:

 

  现在正值夏秋换季时节,白天气温偏高,人体水分蒸发快,傍晚微凉。我们要提前掌握夏末初秋的养生法则,为自己的身体做好准备。才能让自己保持活力,看起来年轻。那么,夏末初秋怎样养生呢?接下来详细了解一下。

  补水由里到外

  秋天对于皮肤来说,补水是头等大事, 水在人体内占到了70%左右,只要缺少一点就对人体功能产生影响。如果想保持美好的年轻状态,就一定要保持体内水分充足,接下来说一下秋季补水的具体方法。

  01、护肤

  由酷热的夏天向凉爽的秋天过渡,不少朋友容易出现皮肤紧绷、干燥等问题。洗完脸后可以尽快涂抹面霜,也可以随身携带一瓶喷雾,来缓解这一症状。

  02、喝水喝茶

  秋季皮肤补水的时候,不能只依靠“拍水”,敷面膜,也要注意体内补水,要经常多喝水多喝茶能够从内到外缓解皮肤干燥。

  一天不能少于1000毫升的水。除此之外,多饮品质纯正的好茶,也能补充人体所需的水分。

初秋养生记住5个秘诀,让你年轻10岁!(图1) 初秋养生记住5个秘诀,让你年轻10岁!(图2)

  最适合秋初的茶应当属乌龙茶了。乌龙茶汤色金黄,内质馥郁,其味爽口回甘。既有绿茶的清香和天然花香,又有红茶醇厚的滋味,温热适中,常饮能益肺,生津润喉,有效清除体内余热,恢复津液,对金秋保健大有好处。

  有的朋友在换季的时候最容易上火,经常会出现大便结燥、喉咙肿痛等现象,如果出现这种情况,不妨喝杯绿茶,有明显的降火功效。

  初秋“冻一冻”

  俗话说“春捂秋冻”,从中医角度,体温下降利于人体阳气内藏(冬藏),初秋,暑热未尽,凉风时至,衣被要逐渐添加,但不可一下加得过多,捂得太严。

  秋装要宽紧适度、长短大小适宜,穿在身上感到舒适,不宜露臂、露胸、露腿。穿着纯棉织品或混仿品面料的外衣裤,既可防秋凉,又能防燥热,质地柔中有刚、软中有硬。秋凉切勿急加衣,老年人可适时加厚衣服。秋天的早晚凉,要注意别让“背”和“心”凉着,必要时可先穿上夹背心或毛背心。

初秋养生记住5个秘诀,让你年轻10岁!(图3)

  适当锻炼

  秋高气爽,气温适宜,秋季可谓锻炼的好时节。秋天经常参加健身活动,不仅可以调心养肺,提高内脏器官的功能,而且还有利于增强各组织器官的免疫功能。

初秋养生记住5个秘诀,让你年轻10岁!(图4) 初秋养生记住5个秘诀,让你年轻10岁!(图5)

  从中医理论讲,秋天是人体精气处于收敛内养的阶段,所以运动量不宜过大,切勿大汗淋漓,以防出汗过多造成阳气耗损。运动宜选择轻松平缓、活动量不大的项目,如慢跑、散步、登山、太极拳、乒乓球、羽毛球等,适时有度地进行。这样既不会因出汗多而损耗元气,又可以舒展筋骨提高身体素质。

  常运动,提高身体代谢能力,才能让自己看上去更年轻!

  少吃瓜多吃果

  夏季人们对西瓜情有独钟,特别是凉爽可口的冰镇西瓜,几乎成为人们消解暑热的必备品。但西瓜性寒,若再在冰箱里一放,简直就是“雪上加霜”,尽管其清热解暑的效果较好,但多食对脾胃的伤害却是很大的。而夏末秋初,天气并没有盛夏那么炎热,所以过了夏天,西瓜基本上也该退出了。

初秋养生记住5个秘诀,让你年轻10岁!(图6)

  秋天最提倡吃的水果梨。梨又被称为“果宗”。中医认为梨味甘,能生津润燥、清热化痰的功效,对于燥邪猖獗的秋季来说,是去燥的最佳选择。

  雪梨、苹果葡萄等应季水果,也是不错的选择,不但美味可口,还能滋阴润燥,增强皮肤弹性。

  保持好心情

  即将进入9月,秋意渐浓。此时的秋风秋雨,除了给人们带来些许寒意,还容易引发一些人的忧伤情绪,此外,“一场秋雨一场寒”,气温的骤然下降,会使人体新陈代谢和生理机能均受到抑制,导致内分泌功能紊乱,进而使情绪低落,注意力难以集中,甚至还会出现心慌、多梦、失眠等一系列症状,即人们所说的“悲秋”。

初秋养生记住5个秘诀,让你年轻10岁!(图7)

  预防“悲秋”最有效的方法是心理调节,保持乐观情绪,切莫自寻烦恼。秋天,乃“不是春光,胜似春光”的大好季节,是收获的季节,况且勤奋的工作和多彩的生活还会给金秋增添靓色。因此,我们大可不必自寻烦恼,不必失意伤感地“悲秋”。

  初秋,天气变化较大,它没有盛夏那么炎热,也没有到达深秋时的凉爽。我们在享受秋天美景的时候,也要注意如何在秋天里养生。

  (责编:Bonnie)

 

郑重声明:喝茶属于保健食品,不能直接替代药品使用,如果患有疾病者请遵医嘱谨慎食用,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,仅作为参考,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,请联系我们处理!

上一篇:湿气重该喝什么茶?

下一篇:盘点秋季养生茶,看你喝对没有?

相关推荐

推荐阅读

关注我们

    上海品茶网_喝茶人的论坛
返回顶部